聊斋志异之叶生篇交友之道在于知信

昔时淮阳县有一个叶姓书生,因年代已久,具体叫什么名字已不可考。该生文章词赋,天文地理,无一不通,却时运不济,屡试不第,也只能暗自叹息。圣人云安贫乐道,随后便蹉跎岁月,闲度光阴罢了。

某年,有个关东人丁乘鹤来淮阳当县令,偶然之间,看到了叶书生的文章,不禁抚须细阅,爱不释手,暗忖:此地竟有如此生花妙笔?打发人去请叶生,一夜长谈,甚是相投。自此长相往来,谈笑诗酒间,同游寺林下。叶书生家贫,丁县令不时接济,并叮嘱他务必不废举业,将来必能登榜高中。

光阴倏忽,又值一年科试,叶生踌躇满志,进场赴考。丁县令也没闲着,频频拜访同僚学监,大肆赞美叶生的文采斐然,一时叶生名声大振。谁料天不怜叶书生,待到发榜,仍然名落孙山。十年寒窗苦读,换来榜榜肠断。叶生心如枯槁,垂头丧气地回了家。觉得不但虚掷了年少光阴,更对不起挚友的奔波推荐,心生愧意,又加天寒衣薄,几日来少睡少食,不免病到在床上。

丁公数次前来,也只能是宽慰几句,叶生更觉羞愧难当,一面感念丁公的知音之情,一面闭门思过养疾。

不觉又过几月。丁公因公事贻误,被上峰免去官职,解任还乡。因难舍与叶生的知遇之情,便致信:我即将卸任回乡,之所以迟迟未发,是想等你病愈,和你一起回去。你的病哪一天好,我们就哪一天走。我不敢忘了以前我们说过的话,我一定会亲自送你进京赴考的。叶生得信后,感激涕零,无奈病躯难耐旅途颠簸,只好谢罪,请丁公先行。丁公执意不肯,一直在家里等待叶生。

几日后,门人通报,叶生到了。丁公欣喜出迎。只见叶生背着一个包袱,一付行装打扮,欠身道:因小弟生病,耽搁夫子归程了,现小弟病愈,已安排好家小,愿随您左右。丁公出任淮阳,携一知己回乡,亦是快慰不已。

到了丁公乡里后,丁公就安排叶生做自己儿子的老师。叶生为了报答其知遇之恩,把自己毕生所学尽囊相授。丁公子名再昌,时年十六,亦是天资高绝之人,得了叶生的点拨,更是文采飞扬,次年学考,一举而中。丁公意叶生难免心伤,劝慰道:蒙先生不弃,尽心教导犬子,今日得中,全仗先生之力,你我至交,我就不多言谢了。只可惜了先生济世之才,我劝你还是重拾信心,再复举业吧。叶生回礼,说:小弟才疏学浅,蒙兄抬爱,日夜相伴左右,此乃吾报兄之厚爱也。至于我自己,我觉的我祖荫未及,福泽尚浅,故屡试不第,借公子再昌之笔,一吐我心中之气,也就够了。丁公还是觉的亏欠叶生太多了,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。

次年,再昌需赴京会试,叶生主动请缨,陪弟子前往。丁公自是高兴,打点行装,交代了儿子几句,设宴相送。

丁家书香门第,待人又极其宽厚,祖宗阴功丰泽,丁再昌又文思过人,会试殿试连捷,授部中主政,携叶生赴任。途径淮阳县郊,再昌说:家父出门前叮嘱,此次赴考,不管及第如何,务必送先生还乡。并奉上银两无数,资助叶生一心学业,再图仕途。此拳拳之心,叶生惟有领受。

近乡情怯,叶生沿着熟悉的乡道,看着略显生疏的里人,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。他的妻子正拿着一个簸箕在喂鸡,叶生含笑不语,倚门而立,想给她一个惊喜。其妻抬头一看,瞪大眼睛,倒吸了一口凉气,吓得把簸箕打翻在地,慌张而逃。叶生一把拉住,道:我是你的丈夫啊,前年离家,现在回来了,为何见到我如此惊慌?妻发抖着回话:这一定是你的魂灵吧,你两年前就已经生病死了,因为家贫,所以棺木尚暂厝在屋内,等我们儿子长大了,能赚钱了,一定让你入土为安。叶生闻后惊诧不已,撞门而入,一块牌位,上书叶生之灵,赫然在目。神情一时恍惚,不觉跪倒在地,俯首磕地,瞬间身骨遁灭。妻上前凝视,也剩下一套衣服,帽子和靴子,想着死后重逢,不禁放声大哭一场。

乡邻闻之,都惊叹不已。丁再昌安顿好任上的事务后,特亲自来淮阳看望老师。看到眼前的一切,也恍如隔世。就把这两年和老师朝夕相处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给叶生的妻子听。叶妻听后又是大哭一场。

原来叶生病中感念丁公思友之情,日益病重,没几日就魂断病榻,只是心中尚有所念,一生蓄积之才气亦无遗世,便暂逃地府,先来丁公处宽解思念,再授业丁子,借再昌之笔,一舒平生抱,现都一一实现,又见着真身,便遁地去他该去的地方了。

再昌感念师恩,将此事写成书信,禀报父亲,再厚葬叶生。并把叶生之子带在身旁,教其识字读文。

世间多有狐朋狗友,然丁叶之情则感天动地,读来令人泪下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anxiaohuae.com/hhxx/1239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